kikita & Maps

GIS,spatial and artificial intellegence learning and share

1. Add Surface Information(添加表面信息)

向点、线或面要素的属性表添加表面高程信息。

要素几何 表面属性
Point 从表面上点的 XY 坐标插入的点高程。
MultiPoint 针对多点记录中所有点得到的点的最小、最大和平均高程。
Polyline 沿着表面的线的 3D 距离。 从表面上线的路径获得的最小、最大和平均高程和坡度。
Polygon 面定义的表面部分的 3D 面积。 来自表面的最小、最大和平均高程和坡度。

2. Interpolate shape(插值 Shape)

根据从栅格、不规则三角网 (TIN)、或 terrain 数据集获取的高程值为要素类插入 z 值。

3. Intersect 3D Line With Surface( 3D线与表面相交)

计算 3D 线要素与一个或多个表面的几何交集,并以分割线要素和点的形式返回交集。

Read more »

整理有关 ArcGIS 10.1 3D分析工具箱中,3D Feature 工具箱中,各个工具的功能及注意事项。

1. Add Z information (添加 Z 信息)

各种几何类型的Z信息:

  • Points - Z 值

  • Multipoints - Z 最小值、Z 最大值、Z 平均值、点计数

  • Polylines - Z 最小值、Z 最大值、Z 平均值、3D 长度、最小坡度、最大坡度、平均坡度、折点计数

  • **Polygons **- Z 最小值、Z 最大值、Z 平均值、3D 长度、最小坡度、最大坡度、平均坡度、折点计数

  • Multipatches- Z 最小值、Z 最大值、表面面积、体积、最小坡度、最大坡度、平均坡度

关于坡度值:

坡度以百分比值或度数的形式返回.

最小坡度根据值最接近 0 或水平度的线段获得。

最大坡度根据具有最大计算值的线段获得。

Read more »

为了表示连续的表面,ArcGIS 提供了多种表示、存储函数表面的数据格式,主要是以下四类,其中包括10.1带来的新类型:LAS Dataset。

我们可以借助于ArcGIS的3D分析扩展,对这些函数表面数据进行三维的显示、分析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据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真三维,这是我们常说的2.5D。因为这些数据在某个XY坐标对对应的位置上,只能存储一个Z值,而真正的三维实体是在某个位置上有一系列的Z值。这种三维实体,ArcGIS中是以Multipatch存储和表示的。

1.Raster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栅格表面数据格式,通常是浮点型的连续栅格。

2.TIN

3.LAS Dataset

4.Terrain Dataset

Read more »

ArcGIS 中,ArcScene 与 ArcGLobe 是两种3D数据可视化以及分析的组件或者说环境,它们二者有什么样的区别,如何根据自己的应用去选择呢?
以下是对这二者的对比信息总结:

1. 许可

都需要 3D Analyst License 才能启动。

2. 坐标系统

ArcScene - 使用第一个加入ArcScene的数据的坐标系统,当不同坐标系的数据加入时,进行动态投影,这点同ArcMap。通常使用平面坐标系(投影坐标系)。
ArcGlobe - WGS 1984 Cube Projection *,当不同坐标系的数据加入时,进行动态投影。

  • 那神马是立方体投影(cube projection)?
    也就是将地球投影到各面都是正方形的六面体上。如下图:

需要说明,这种投影,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在纬度 +45° 和 -45° 之间,东南西北方向是准确的,比例尺是正确的;在极面上,由中心确定的方向是真实的。
但是这种投影不适合制图,仅适用于ArcGlobe。

3. 内存管理与缓存机制

ArcScene - 将所有数据加载到内存中,必要的时候使用虚拟内存。也因此,ArcScene通常用来展示小场景、小数据量。
ArcGlobe - 通常专用于超大型数据集,缓存过程中会建立索引并将所有数据组织为各个切片和细节层次。

Read more »

接收雨水的区域以及雨水到达出水口前所流经的网络被称为水系。流经水系的水流只是通常所说的水文循环的一个子集,水文循环还包括降雨、蒸发和地下水流。水文分析工具重点处理的是水在地表上的运动情况。“水文分析”工具用于为地表水流建立模型。

盆域分析(Basin):创建描绘所有流域盆地的栅格。

填洼(Fill):通过填充表面栅格中的汇来移除数据中的小缺陷。

流量(Flow Accumulation):创建每个像元累积流量的栅格。可选择性应用权重系数。

流向(Flow Direction):创建从每个像元到其最陡下坡相邻点的流向的栅格。

水流长度(Flow length):计算沿每个像元的流路径的上游(或下游)距离或加权距离。

汇(Sink):创建识别所有汇或内流水系区域的栅格。

捕捉倾泻点(Snap pour point):将倾泻点捕捉到指定范围内累积流量最大的像元。

河流连接(Stream link):向各交汇点之间的栅格线状网络的各部分分配唯一值。

Read more »
0%